看点网 > 电影资料库 > 归来 > 影评
《归来》:家庭的责任让男人归来
2014-05-27 00:00:00 来源:看点网 发布者: 船山遗风

   文/船山遗风


   第一次为一部还在上映的大片写点东西。


   上次看完超凡蜘蛛侠Ⅱ,从影院拿了一张归来的宣传单,看到行业内各大家都对电影推崇至极。之前就听说张艺谋这次是玩真的电影了,不是来忽悠大家的,况且有明叔和巩姨,想想,这也是质量的保障,应该不会像山楂树和十三钗一样吧。


   看这个电影也是一个偶然的必然。由于朋友的X战警先开映了,我也无聊,就提前去四楼坐着,可能来得早,楼道是空无一人。影院放映员出来剥了一会儿西瓜籽。很自然,我们就聊到一块儿去了,他从影放映有30多年。问他放映过的影响最深刻的影片,他说肯定是《刘三姐》,我也觉得,对于桂林这个地方,刘三姐应该是地方最具有代表性的原住民文化了,现在广西这边三月三的两天额外假期就是她带给当地的实际福利。他也说了国内的一些电影放映历史,从手摇式到数字化硬盘。扯远了,再说的话,都可以讲《天堂电影院》了,我觉得他的孩子应该很喜欢电影,可是他告诉我他们不喜欢。


   影片开始,竟然坐满了一个小厅。除了像我们这样的青年男女,更多的是上了年纪,丰富生活经历的长辈。左边两位年龄差不多的时尚女郎,右边全是上了花甲之年的长者。

   看之前,我没看过原著。挂名编剧也没有严歌苓,估计只是取材于《陆犯焉识》,事实上邹静之的作用应该不能忽视。只是女主人公冯婉喻(yu去声)误为冯婉瑜(yu阳平),单看并没什么,只是和男主人陆焉识一对比,好像就少了点那么样的寓意。听国师张说是拍摄时的口误,不管是啥,对电影影响不大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言归正传,有轻微剧透,影响观影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电影的主线还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。


   影片一开始,就把我们带入到那个特殊年代,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的“右派”陆焉识,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。被自己女儿丹丹撞见,怀有芭蕾舞梦想的丹丹要跳《红色娘子军》的吴清华,因为出身问题落选,便对父亲含恨在心,把父亲看成阶级敌人。被组织上的人劝告向组织举报以求获得主演机会。想方设法阻止母亲与父亲相见,结果火车站夫妻俩近在咫尺,却只能相互呼叫,再次相隔天涯。这时,电影也被推向第一个高潮,巩姨被推倒至头破血流时,身边的两个姑娘,可以感觉出来,她们去拿了纸巾。旁边的老伯只是叹气。

   一家三口的冲突,看似难以理解,表现出来又是那么自然。就好比西薄侯在那时把他爹的肋骨踩断。这对于一个以儒家文化为基本思想的国度,从小就教育“入则孝、出则悌”的孝道礼仪,血浓于水的感情,在这个时代似乎都支离破碎,这是前人和后人都难以想象的。


   话不多说,这基本也是电影前30分钟所讲的故事。


   三年后,陆焉识终于平反,女儿丹丹去车站接的父亲回家。却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: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,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;而他深爱的妻子冯婉喻,因患有“心因性”失忆已然不再认识眼前这个落魄的他,只记得焉识,他爱的是焉识,这更让陆焉识深受打击。妻子对他深厚的感情、父女的隔阂,母女关系的恶化。生活的变故,迫使陆焉识在家庭中,这个男人的角色,做出了对他来说看似荒诞不经却又合情合理的人生抉择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丈夫角度,女权主义慎入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故事讲完了,大致也就是一个类似初恋50次+忠犬八公的故事+朗读者+再见列宁……这样一个关于爱的主题。


   前面30分钟主角是巩姨,后80多分钟,也就是我要讲的明叔,他是主角。让我觉得男人的责任感归属,丈夫、父亲当是如此。


   首先了解一下陆焉识,这也是电影所依靠的原著背景。

   陆焉识,约1907年出生,大户人家少爷。碍于继母,算是怜悯,与冯婉喻属于近亲结合。在美国啃了几年洋墨水,会四国语言,做了几年放浪形骸的花花公子。日后回国在大学里面做教授。53年入狱,76年出狱。陈道明的演出,为影片加分不少,也将成为明叔的经典形象。


   父亲这个角色,《美丽人生》中,罗伯托·贝尼尼已经诠释的很伟大;中国父亲中,李安的父亲三部曲(推手、喜宴、饮食男女),想必在华人圈中,父亲的形象已经定格。在这个主题上,至今我还是未见超越这两位(谭家明的父亲算是反类型),当然,张艺谋也没有超越。这部电影里面的父亲,在影片里面表现的相对单薄,更多的是夫妻之间的爱。而我之所以要提,是因为,女儿对父亲承认当年是自己举报的时候,父亲的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,过去的都过去了。这不就是中国传统的父子之间,当孩子犯错时,父亲看似漫不经心的原谅,其实是想让你从内心过去。东方情怀的亲情,举重若轻却情深谊长。还有一段,深夜为女儿煮面条,丹丹吃面条时和父亲的对视表情,父女间之前的所有恩仇,在这一刻真的过去了。以后看到的,更多的是父慈女孝。


   丈夫,这是一个特殊的身份,不是男友。自己身边很少发现合格的丈夫,我觉得我父亲也不合格,对我母亲不够好,至少在他们年轻时期。在演艺圈,明叔应该能算一个,医生(Eason)应该能算一个。


   记得焉识(明叔)刚从农场回家时,婉喻(巩姨)的相敬如宾,形态可掬,虽然后来知道是她失忆了,忘了焉识的长相。即是没有失忆,估计那段情景还是不会改变,20多年未见面的夫妻,难免会有点不知所措。铺床褥时,婉喻的歇斯利斯,引出来一个方师傅,把丈夫退出门外。着实让我愣了一把。墙上、书桌上、床头上贴的那些小纸条,导演给了我们充足的镜头,来了解婉喻对焉识的思念。妻子如此,丈夫焉识?想必丈夫心中还是喜悦,为妻子的付出也是值得。


   修钢琴的桥段,焉识旁敲侧击,试图通过寻找共同回忆,能唤起婉喻对目前自己的认识。在夕阳温暖的阳光中,一袭灰色毛呢长大衣的焉识端坐钢琴前,他们熟悉的曲调缓缓流淌,楼道中的婉喻侧耳倾听。那个场景绝对经典。对于那段钢琴曲,我也似曾相识,后来查证,这是郎朗奏的《渔光曲》。男人对女人的爱,或者更多的是责任。在这里的深情表现淋漓尽致。曾经对婉喻的鄙弃,如今为了她而做出的各种努力,想必这样一个男人,应该算得上合格的丈夫吧。


   读信,这也是电影的精髓。文艺青年应该在这儿会成为他们的泪点。读信也可以说是焉识尽责家庭所使用的一个工具。焉识读信时的台词很简单,类似一般的纪录片解说,可能就像最近的舌尖吧。能让人体会到那种爱的纯真。

   记得儿时给长辈读信,总是用自己瞥脚的普通话,像读书一样朗读。自己觉得不好,可能那才是他们最想要的。其实,在这里面,我觉得对明叔的演技也是一个考验。自己在戈壁滩时,把对妻子的思念化为文字。如今,读着自己曾经的苦难岁月,当着妻子的面容倾诉,却只能以一位陌生的读信人的身份。可以理解,焉识到后面的犹豫,这样下去,自己可能就真成为那位读信者,在婉喻心中永远回不来陆焉识。女儿的一句话:你在她身边不就是为了照顾她,别的重要吗?当然不重要,要是重要,焉识可以回原单位上班,这摊子事也不能全赖他。这对于一个男人,这个抉择,真的很重要。有妻若此,要是我,我也会如是。


   后来夹杂了自己现在写的信,主要是为了缓和母女的矛盾,不能像丹丹宣泄时说:她什么都记不住,就记住了我的不好。这位读信者以焉识的口吻,劝告加教育了婉喻一番,让女儿搬回家住。在这儿,男人把丈夫的角色过度到父亲,作为一个协调母女关系的桥梁,虽然事情的起因还是焉识。在家庭中,男人的角色真的很重要,尤其是那种特殊年代,是非对错的时代,家庭对一个男人的要求更高。


   5号接焉识,源于焉识的一封信。其实这是巩姨的戏,婉喻一直爱焉识,而焉识爱婉喻,让人感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。每月的5号,婉喻都要去车站等到车站关门。当初我对八公评价说:物犹如此人何以堪,更多的是忠义,婉喻,更多的是爱,其实爱是一个很广泛的词,可以涵盖人类一切真切的情感。

   5号接焉识。焉识起初想通过自己从车站走来,能让妻子记住。可是最后还是无济于事。以后,每月5号,丈夫都陪着妻子一起去接焉识,这时,焉识宛如戈多似的角色,等待焉识,成为后半段的主要催泪大戏。


   银幕显示:许多年后。许多年后,女儿已长大成人,丈夫和妻子已年迈不经,只是不变的是每月5号的车站,焉识还是没有等来。想必,妻子以后不能动弹,只要还有意识,丈夫还会骑着或者推着三轮自行车载着妻子去接焉识。


   最后画面定格于车站两人的身影,影片结束。


   我认为这部电影很好,好在能让我们看到家庭的美好,能够认识到男人的责任。虽然电影在某些意义上偏重于艺术,为了表现有些夸张,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。同时,在自身的男人角度,在家庭中,丈夫和父亲以及儿子的角色,我一直都在要求。


   建议带上自己父母家人,一起观看,绝对值得。希望以后,影院里面让人思考的影片更多,不要商业爆米花电影一统天下,还是要百花齐放。虽然现在活着就已很累,想那么多作甚。如果不思考,那永远只能这样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PS:

关于新任谋女郎:

   有明叔和巩姨的陪衬,这位新任谋女郎(张慧雯)算是本色出演,芭蕾跳的煞是好看。有几段表现的很到位:没有选上吴清华,在后面跳战士时,那个眼神我觉得很自然;宣泄对母亲的不满“她什么都记不住,就记住了我的不好”,拿捏的很到位。还有后面的跨年段戏,我都觉得很好。虽然有些桥段表现有点用力过猛,但对于首次大荧幕,我很看好这位姑娘。前几天看见她在戛纳的采访,觉得她能定位好自己,希望国师给你一个好的平台开始,你会继续创造更好的角色。不要让年轻演员断层。

   

关于巩俐:

   她的成就,她的辉煌我就不说了,应该是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几张华人脸庞吧。巩俐的这类角色,我总觉得很像我的母亲,不是说笑,真的。在活着里面的家珍,秋菊打官司里面的秋菊等,总之她以一个传统农妇的形象出现时,我总能找到我母亲的影子,也是一名传统的中国母亲形象。当说在这部戏里面,她的装扮,演的那种沧桑,好几次能让我出戏。只是她更多的是为了丈夫,我母亲应该大部分是为了我。这也算是身临其境,加深了影片的理解。在人类的历程中,我很尊敬母亲这个角色,尤其是传统的国人母亲,甚于父亲。冯婉喻的这个角色,希望能把她再次推向一个高峰。

   

泪点:

   其实电影的泪点很多,只是我流不出来,记得上次影院的眼泪还是许鞍华的《桃姐》。电影的泪点给我的更多是无奈。

   1.墙上、书桌上、床头上的那些贴纸;

   2.明叔为巩姨弹钢琴;

   3.读信时他们之间的对话;

   4.给女儿煮面,端上去看到女儿吃面,以及父女间的谅解;

   5.读现在的信为母女和解;

   6.车站接焉识前,巩姨写毛笔字的时候,写的不好又扯掉再写,不知怎么也成为我的泪点。也许是想让丈夫看到自己最好的书法吧。

   7.车站接焉识。

   ……

   8.找同学要照片时,陆了解到同学大卫自杀,了解到大卫曾和他有过一段,无奈;

   9.想为婉喻出口气时,拿勺子去找方师傅,碰到方师傅妻子疯癫骂声。《天浴》里面那个天真的秀秀映入闹海。无奈,但方师傅同样都是时代的受害者。

  …………

 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   以后,若能像欧美一样,把二战时期的电影拍成一种类型片,一种反思。中国的特殊十年,也许能带动国民的思想文艺复兴,中国的民主富强想必也不会遥远。


   多年以后提起《归来》,我想我会忘记那个特殊的年代背景,然后告诉年轻的朋友,这是我那年看到的,一部伟大的爱的电影,一部男人的家庭电影。

   

   

                     2014.5.25


  • 正在电影院上映的影片
    九龙城寨之围城
  • 即将上映的影片
    头脑特工队2
  • 大家最爱看
    维和防暴队